摘要
在江淮一带,立秋过后距离真正意义上秋天的到来其实还有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期间,虽然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但同时盛夏的余热又尚未完全消退,可重新出现暑热天气,让人感到炎热难受,也就是常说的“秋老虎”。
1、何为“秋老虎”?
所谓“秋老虎”,即是民间指代立秋之后气温短期回热的一种天气现象。每年“秋老虎”的持续时间大约为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在“秋老虎”期间,人体免疫力变得有所下降,此时又逢“秋老虎”来袭,往往容易导致各种不适症状甚至一些疾病的发生,因此应当小心应对。
2、“秋老虎”如何应对?
2.1防暑仍为第一要务
“秋老虎”期间仍要注意防暑降温,此外要注意适当摄入水分和盐分,饮食上则要注意清淡新鲜,少食辛辣油炸之品。清热解暑类食品可不用一下子全撤除,但应当逐渐减少,另外性味过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则不太适宜,可能损伤脾胃。
2.2防暑同时不忘防凉
“秋老虎”期间,昼夜温差增大,早晚要注意适当加衣,睡觉要盖被,不要赤膊露体,尤其要注意脐部保暖,防止肠胃受寒,避免感冒。
2.3适当锻炼、心情舒畅、充足睡眠同样必不可少
此外,对付“秋老虎”,还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除此之外,调整心理,保持心情舒畅和心态乐观也十分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体对“秋老虎”的防御能力,减少各种不适症状或疾病的发生。
3.秋季期间不忘润燥
最后,随着秋季逐渐到来,气温只将变得越来越凉爽,但同时人体也容易变得越来越干燥,因此秋季也正是人体养阴固津的重要时节。此外中医认为秋为肺金主气,提倡应多食酸,少食辛。对于部分人群,秋季期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皲裂、脱屑,甚至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全身瘙痒难耐。中医治疗用药主要以养血滋阴祛风为主,一般内治可用荆芥、防风、蝉蜕、白蒺藜、苦参等祛风止痒,用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等补血养血,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四物消风散等,外治可用夜交藤、白鲜皮、苦参、防风、浮萍等洗浴,如复方苦参汤等。对于病情复杂严重的,则应当积极就医治疗,中医治疗此类秋季瘙痒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辨明寒热虚实后用药,多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