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血管神经外科学科走势
作者: 赵继宗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摘要

追溯血管神经外科学的演化和发展轨迹,有利于把握学科的流动规律,监测科技领域前沿对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经百余年,逐渐建立起的血管神经外科学,具备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完整的诊治和研究体系。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再将脑血管病治疗水平推向新阶段,出现了神经介入外科和立体放射外科,拓展了以手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血管神经外科。
近年,现代影像学使复杂性脑血管病检出率逐年增高,传统临床医学分科不断繁生新的临床学科,给脑卒中病人带来福音的同时,由于分科渐行渐远,也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惑。如,某些颈内动脉狭窄介入或内膜切除无法单独解决问题;巨大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等复杂性神经血管疾病仍然难以获得安全、有效诊治;出血性脑卒中需止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要溶栓、抗凝治疗,如果病人同时患有脑动脉瘤与动脉狭窄应如何处理;同一病人需多科治疗孰先孰后;复杂动脉瘤手术夹闭和介入怎样结合等。凡此种种是血管神经外科面临的新挑战。
进入21世纪,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正推动医疗行业转型,血管神经外科学再次面临新的机遇。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精准医学研究,以“一体两翼”为内涵的脑研究计划也即将启动。伴随着科技演变加剧和学科交叉融合加速,血管神经外科面临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复合(杂交)手术室为继续攻克复杂神经血管疾病提供平台。复合(杂交)手术室集外科手术室、介入导管和信息集成功能为一体,成为新型手术操作空间,方便使用影像学资料和其他信息,满足病人和多学科医师治疗需求,实现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无缝过渡和转换,解决了单一手术模式的不足,为复杂性神经血管疾病治疗开启一条新路。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完成复合手术234例,拓展复杂性脑血管疾患治疗范围,取得初步经验。
国际出现装载CT的移动卒中单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入移动卒中单元,在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完成tPA治疗。另外,在救护车装配颅内血肿探测仪,经过扫描可判断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要急诊开颅手术,及时通知有条件的医院做好开颅手术准备,为抢救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赢得治疗时间。
脑动脉狭窄和冠心病同归于动脉粥样硬化演变的结果,脑、心卒中属于同因性病。临床采取的介入与血管重建治疗方法亦类同,以创新的脑心同治理念,建立同质性血管病的新型(交叉)学科,尽快培养复合型神经外科医师,将成为开创神经血管外科学新篇章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复杂性脑血管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