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Nature子刊同步发表!给β细胞“解绑”——抗病毒治疗,为1型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3-10-09 18:09:37 来源:2023年第59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 医脉通编译 阅读:42次

引言:给β细胞“解绑”——抗病毒治疗,为新发1型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3年10月2-6日,全球糖尿病领域盛会——2023年第59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德国汉堡隆重举行。本届大会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

 

会上,来自挪威奥斯陆奥斯陆大学医院儿科和青少年医学部的Ida Maria Mynarek教授分享了1型糖尿病(T1D)治疗的最新进展——在新诊断T1D儿童青少年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普可那利+利巴韦林),可显著保留β细胞功能,12个月时内源性胰岛素的产生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37)!研究结果以《普可那利和利巴韦林治疗新发1型糖尿病:一项2期随机试验》为题,同步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IF:82.9)杂志。

 

1696846361448480.png

Ida Maria Mynarek教授发表演讲

 

被“绑架”的β细胞——肠病毒感染与T1D发病/发展关系密切!

T1D多为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特征是胰腺β细胞功能的快速丧失,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儿童期发病的T1D,不仅会导致预期寿命缩短,还会因苛刻的治疗方案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T1D是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近些年的一些研究提示,肠道病毒与T1D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急性肠病毒感染期间,病毒可能扩散到胰腺,感染β细胞。而低度、持续性病毒感染通过破坏β细胞或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参与T1D的发病机制。在T1D发病期间,患者仍可能保存着相当数量的β细胞,但因被肠病毒“绑架”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meta分析显示:肠病毒感染与胰岛自身抗体的出现(T1D 1期和2期)和临床糖尿病的发病(T1D 3期)存在显著的临床相关性。在T1D患者的β细胞中也检测到肠病毒衣壳蛋白。糖尿病病毒检测(DiViD,Diabetes Virus Detection)研究收集了6名新诊断T1D成年患者的胰腺组织,在所有胰岛中均发现了低度的肠病毒感染,并在所有病例的胰腺组织中检测到具有感染能力的肠病毒。当然,并非所有的肠病毒都会导致T1D,只有一些可能具有糖尿病致病特性,如柯萨奇B型肠病毒等。

 

为β细胞“解绑”——抗病毒治疗新发T1D,显著保留β细胞功能!

糖尿病病毒检测(DiViD,Diabetes Virus Detection)干预研究是一项2期、安慰剂对照、随机、平行组、双盲试验。纳入96名新发T1D儿童青少年(6-15岁)接受“普可那利+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n=47)或安慰剂(n=49)治疗,为期6个月,目的是保存β细胞功能。主要终点是12个月时两组内源性胰岛素产生的差异,通过混合膳食耐受性试验(MMTT)2小时血清C肽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

知识拓展:

➤普可那利:针对肠道病毒开发抗病毒药,可在β细胞模型中清除肠道病毒;

➤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对包括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体外研究表明,利巴韦林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令干扰素-γ反应增强,可能具有额外的抗病毒作用。纳入利巴韦林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

研究达到主要终点!12个月时,抗病毒治疗组血清C肽AU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 vs. 24%,P=0.037),意味着β细胞保存着更好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并且,抗病毒治疗组保留胰岛素生成能力受试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86% vs. 67%,P=0.04)。

 

1696846459943167.png

图1 抗病毒治疗组胰岛素分泌能力保存更好

 

1696846485564312.png

图2 抗病毒治疗组具有胰岛素分泌能力患者比例更高

 

➤HbA1c:在基线和12个月时两组HbA1c水平相似,但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抗病毒治疗组HbA1c水平明显更低(3个月:5.1% vs. 6.2%;6个月:5.7% vs. 6.6%)。

 

1696846501825829.png

图3 两组HbA1c水平对比

 

➤安全性: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溶血是利巴韦林常见副作用,27名抗病毒组的参与者和23名安慰剂组参与者在某个时间点出现溶血标志物,但无人因为贫血而减少利巴韦林剂量。

 

T1D发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本项研究观察到抗病毒治疗对新发T1D患者β细胞功能的有益作用,但花了12个月才证明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差异。这表明,抗病毒治疗对持续性低度的病毒感染产生疗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这项研究中,在15岁以下的个体中观察到积极的影响,这些个体通常在诊断前患有严重的胰岛炎症并迅速丧失β细胞功能。因此,在T1D发病的早期阶段(即T1D 2期),有更多的β细胞保存时,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可能更有效。

本文小结

本研究表明,在新诊断T1D儿童青少年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普可那利+利巴韦林)的受试者内源性胰岛素的产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研究结果为未来评估抗病毒药物在预防/治疗T1D中的疗效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资料:Krogvold, L., Mynarek, I.M., Ponzi, E. et al. Pleconaril and ribavirin in new-onset type 1 diabetes: a phase 2 randomized trial. Nat Med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