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医咖秀/院士风采/
张学
张学 学校办公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星联讲席教授、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长聘教授主要从事单基因病和基因组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在Science和Nature Genetics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和何梁何利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担任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主编、《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等8家国际专业杂志编委。
查看详情
张学敏
张学敏 整合肿瘤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毒物研究所
张学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病毒感染免疫、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近年水主要科研进展发表在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cell Biology 等著名学术杂志,其中“基于DNA感受器调控的自身免疫性疚病治疗方案”,入选中国科学年度十大进展。
查看详情
张雪景
张雪景 康复医学科
保山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张英泽
张英泽 骨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张英泽,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青岛大学附属骨科医院院长,美国University of Colorado、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国内外12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现任新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名誉院长、国家卫健委骨科智能器材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裔骨科学会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JBJS)中文版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临床外科杂志》和《Orthopedics》副总编。张英泽院士在国内率先实施并一直倡导推广创伤骨科和骨关节炎的微创治疗及机制研究,主刀完成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1500余例,骨关节炎微创治疗1200余例;连续举办骨盆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跟骨骨折等一系列复杂骨折微创治疗学习班80多期,培训学员超过1700人,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各级医院的骨科医生;国际学习班培训了来自德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创伤骨科医生50余人,培训和应用效果得到了高度评价。张英泽院士积极倡导并推动中国骨科的创新与转化,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差异性沉降)理论、次生损伤理论、跟骨骨折内加压固定理论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系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其中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并在中东、南美、亚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完成了我国首次骨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纳入100多万病例,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据此发表相关论文176篇(最高IF=38.927)、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德国Thieme出版社出版流调中英文专著6部。获批主持国家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16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项(1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共500万元)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80余名,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中华系列期刊论文500余篇,在SCI收录期刊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Lancet Glob Health等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IF≥35期刊发表3篇,35<IF≥10期刊发表8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2项、美国发明专利8项,进行成果转化,获批15项注册证。主编、主译学术专著40部,在德国Thieme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5部。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规划教材《外科学》、长学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研究生规划教材《骨科学》和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骨科学》主编。张英泽院士的系列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一主研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一主研人),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4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归国留学生”、“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200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荣获中国医师奖,2015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2023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张英泽创新工作室”获批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张运
张运 心血管实验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荣誉Fellow(Honorary FASE)、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山东大学终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0余家大学或医院的荣誉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亚太超声心动图学会副主席、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心脏病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心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心脏联盟副主席等学术团体职务,担任Front Pharmacol副总编辑、Nat Rev Cardiol,J Am Coll Cardiol,JACC Cardiovasc Imag,Sci China Life Sci等5种SCI收录杂志的国际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Cardiol Discov副总编辑等国内10多个杂志的编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N Engl J Med, Lancet, JAMA, Nat Med, Nat Rev Cardiol,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JACC, Eur Heart J, Circ Res, PNAS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被SCI期刊引用12200余次,H指数61,八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主编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山东省十大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5项、三等奖14项。他多次代表中国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主持国际会议并发表讲座,多次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获得美国心脏病学院“国际交流奖”、亚太心脏协会“学术领袖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奖励20余项。
查看详情
张志愿
张志愿 放射肿瘤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肿瘤与血管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68篇(SCI收录158篇),连续六年荣列高被引中国学者。担任全国十三五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科学》主编,《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主编,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ntal Research 副主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查看详情
赵继宗
赵继宗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原)第四军医大学。现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中华医学杂志暨英文版副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主编,J Clinical Neurosci等国际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微创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和脑认知转化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主持国家9-5至12-5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攻关(支撑)项目,攻克巨大动静脉畸形和复杂动脉瘤外科治 疗关键技术。推广脑出血规范化微创手术技术,在全国普及烟雾病诊断和外科治疗。国内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将神经外科手术从脑结构性保护推向脑功能保护新高,使我国神经外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作为学科带头人,引领神经外科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认知障碍脑疾病临床转化研究。发表论文 536篇,其中SCI收录195篇。主编出版《颅脑肿瘤外科学》、《血管神 经外科学》和《微创神经外科学》等专著13部,主持制定了我国《临床 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专利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和中华医学会 科学进步一等奖各1项。
查看详情
赵铱民
赵铱民 口腔修复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空军军医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馆长。兼任世界军事齿科学会荣誉主席,国际颌面修复学会荣誉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名誉总编,大阪齿科大学名誉教授,美国UCLA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学科评议组专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从事口腔医学医、教、研工作四十余年,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修复学。承担国家军队重点重大课题等科研项目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284篇,SCI收录80篇;独著《颌面赝复学》(上、下卷)系列专著3部;主编第6、7、8版全国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6人。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军“十五”重大科技贡献奖、军队院校育才金奖、中国医师奖,荣立一等功1次。
查看详情
赵玉沛
赵玉沛 普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赵玉沛,主任医师,教授,原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副主席,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著名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胰腺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国际资深会员;亚洲外科学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美国外科年鉴》(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主编及十余种外科杂志的名誉总编和副总编;前任亚洲外科学会主席
查看详情
郑树森
郑树森 肝胆胰外科、肝移植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现任国家卫健委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肝胆胰外科暨肝移植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FACS)国际活体肝移植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在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领域成绩卓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及移植后乙肝复发防治新方案。截止2021年9月,成功施行肝移植3600余例,受者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致力于肝移植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2010年率中国肝移植团队跨出国门,远赴印度尼西亚成功开展5例活体肝移植,为国争光,被高度评价为器官移植外交的里程碑。担任器官移植领域2项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发表论文600余篇,任《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SCI收录)主编、《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总编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含创新团队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持的“肝癌肝移植新型分子分层体系研究”这项创新性研究获得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荣获2016年度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Zheng Shuseng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Foreign member of the French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rofessor of surgery, Zhejiang UniversityDirector, Key Laboratory of Multi-organ Transplantation Research,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Deputy Director of Academic Committee of Zhejiang UniversityDirector, Institut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Director, Institut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Director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and Liver Transplant Center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Vice President,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President of Organ Transplant Physician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President of Zhejiang Medical AssociationMember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FACS)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Executive Committee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AssociationProf. Zheng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and proposed the "Hangzhou standard" for the selection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for liver cancer and a new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lan for hepatitis B recurrence after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By September 2021, more than 3,600 liver transplan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erformed,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recipients has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For many years, the Chinese liver transplant team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technology. In 2010, the Chinese liver transplant team went abroad to Indonesia to successfully carry out 5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s, winning honor for the country and being highly regarded as a milestone in organ transplant diplomacy. He served as the chief scientist of two "973 Plan"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presided over maj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projects, key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innovation groups, Changjiang Scholars and innovation team development pla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tc.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600 papers and served as chief 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SCI) and chief editor of the Chinese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electronic edition). Won on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Grand Prize, two first prizes (including the Innovation team Award), two second prizes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won the 2013 Heliang Heli Found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presided over the "Research on Novel molecular stratification system of Liver Canc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won the 2016 Top T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Won the 2016 CCTV Annu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igure.
查看详情
钟南山
钟南山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院士 广州国家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学教授 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荣获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创新争先团队奖,共和国勋章者等数十项荣誉。
查看详情
钟世镇
钟世镇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南方医科大学
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人体解剖学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国际数字医学会创建人和名誉会长。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的学术工作是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和《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期刊;担任总主编出版了《临床解剖学丛书》、《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和《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担任美国《Clinical Anatomy》和法国《Surgical & Radiologic Anatomy》的执行编委及助理主编。他在显微外科领域的系列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研究上有创新性成就,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