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后胫距关节软骨的超短回波时间成分分析
作者: 朱诞恬
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 3D 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 UTE)双成分分析技术检测业余马拉松跑者赛前及赛后胫距关节软骨变化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业余跑者,分别于马拉松赛前 1 周、赛后 2 天及赛后 4 周三个时间点进行踝关节 MRI 检查。通过 UTE 成分分析对胫距关节软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单成分值(T2*M)、双成分值 [短 T2(T2*S)与长 T2成分值(T2*L)] 及短 T2*分数。在踝关节矢状面图像上,将胫、距骨内、外侧软骨分为前、中、后区域共 12 个子区域进行分析测量。

结果:纳入 32 名跑者(男性 26 名,女性 6 名,平均年龄 39.80±6.00 岁)。所有 UTE-T*2参数(T2*M、T2*S、T2*L 及短 T2*分数)均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性和评分者间一致性。赛后多数踝关节子区域的 UTE 成分分析参数升高,其中 T2*M 在赛后 4 周进一步升高,而 T2*S、T2*L 及短 T2*分数降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M-ANOVA)显示,胫骨内侧中部与后部(MTiM、MTiP)、距骨内侧中部(MTaM)、胫骨外侧前、中、后部(LTiA、LTiM、LTiP)及距骨外侧中、后部(LTaM、LTaP)的 T2*S 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 T2*分数在 MTiM、MTiP、MTaM、LTiM 及 LTaM 区域变化显著(RM-ANOVA,P<0.05);T2*M 在 MTiP、MTaP、LTiM 及 LTaM 区域随时间点变化显著(RM-ANOVA,P<0.05);仅 LTaM 区域的 T2*L 值存在显著变化(Friedman 秩和检验,P<0.05)。

结论:UTE 双成分分析中的 T2*S 及短 T2*分数可能比 T2*M 更敏感,是检测长跑后踝关节软骨动态变化的潜在有效方法。


关键词: 超短回波时间;成分分析;软骨;踝关节;马拉松运动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32次放射学学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