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磁共振成像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和毛细血管网络中的血液微循环状态。扩散峰度成像(DKI)通过描述水分子的非高斯运动来反映肿瘤微结构的复杂程度。DCE-MRI衍生参数可定量评价肿瘤微血管灌注,与IVIM参数实现互补信息。上述参数可用于定量评估组织,用于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IVIM、DKI、DCE-MRI及其联合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7例病理确诊的乳腺病变患者(良性16例,恶性51例)。所有病例均接受3.0T MRI(Siemens)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及IVIM、DKI、DCE-MRI功能成像。获取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等参数后,采用K-S检验评估数据分布特征,分别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各参数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
结果 临床特征(年龄、绝经状态、BI-RADS密度)及定量参数(Ktrans、D、Kep、f)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Kep的AUC最高(0.830)。联合模型(IVIM+DCE-MRI+临床特征,AUC=0.935;DCE-MRI+临床特征,AUC=0.940)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参数(P<0.05)。DKI参数无显著差异。
结论 DCE-MRI与IVIM定量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卓越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参数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精度,有望减少不必要的临床干预。但当前研究未发现DKI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显著鉴别能力,这可能与样本量有限以及病例中含有黏液癌以及导管原位癌可能有关,需扩大样本及优化扫描方案验证临床适用性。